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(记者 樊瑞)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”。“民营经济”话题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焦点。
3月4日,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发言人娄勤俭介绍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情况,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常委会继续审议的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,认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,推动法律尽快出台。
“相关举措直面民营经济发展关切问题,再次传递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的信号,有力提振市场信心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,近期中央举行民营企业座谈会,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,这对市场带来诸多积极影响,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,增强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,同时,将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,推动诸多政策落地,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民营经济立法加速
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提到民营经济——“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,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”。
娄勤俭说,去年12月,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;上个月又进行再次审议。草案第一次将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、促进“两个健康”写入法律,把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、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,对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、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下一步将根据常委会继续审议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,认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,推动法律尽快出台。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加快制定民营企业促进法,用法律来保护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,有利于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。
在皮剑龙看来,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,核心还是要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权和财产权,“我认为,尽快出民营经济促进法,坚决遏制纠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尤为重要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 强调,民营企业规范运营是民营经济促进发展的前提,应从法律上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。
扎实推进政策落地见效
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,“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,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”,要求“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”“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,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”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表示,这将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,激发民营企业家奋斗精神,“坚定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,敢于投资未来才有未来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表示,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,需要把中央促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,让民营企业在各方面感受到“一视同仁”。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,包括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,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,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;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;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;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,集中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,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,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。
皮剑龙认为,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、完善营商环境的措施更加细致、到位、全面,“这是更细致地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举措,将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。”
吕红兵指出,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,一方面要从制度、政策、融资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;另一方面也要筑牢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。
田轩表示,切实推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,关键在于政策落地实施,他认为应当“软硬”兼济。“硬支持”方面,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、专项基金等方式,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;通过优化信贷结构、降低融资成本,为民营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。
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,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,更需要改革的深层次“软支持”。田轩向央广网记者介绍,这些“软支持”包括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、更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、明确清晰市场政府关系等,这些“软支持”可为民营企业构建稳定的市场预期。